在由國務院研究中心主辦的“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”上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在主旨演講中指出,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三大結構性的失衡:
一是實體經濟內部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失衡。目前大部分產能只能滿足中低端、低質量、低價格的需求。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、個性化的高端需求。
二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失衡。目前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,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。
三是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市場之間的失衡。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市場,一度帶動了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,推高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成本。
何立峰表示:“為了化解這三大失衡,我們必須瞄準主要矛盾,向結構優化找出路,在供給側上下工夫,用深化改革的辦法,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。”
第一,要堅持各方協同,增強合力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,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原則。
第二,要堅持目標引領,保持定力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須有足夠的歷史耐性,保持戰略定力,堅持穩中求進,不斷開創新的局面。
第三,要著力擴大有效需求,穩定宏觀環境,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,促進經濟平穩運行,要保持消費平穩增長,持續推進擴大消費的行動,要精準擴大有效投資,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,扎實推動三大戰略,打造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新的功能平臺,不斷形成新的增長帶。
第四,要著力防控潛在風險,堅決守住底限,堅持底限思維,摸清風險的隱患,不斷提升風險防范能力,降低風險處置方式。
第五,要著力保障改善民生,立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,不斷提高供給側的質量和水平,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,把握好改革的力度、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的相對統一,大力推進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,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,深入細致的做好社會托底工作,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。